2015年5月13日-15日,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西安舉行,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及中國北斗系統這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代表齊聚于此。記者發現,雙邊合作、發射計劃、互聯互通等成為他們的最熱議題。
問題一:雙邊合作“各有側重”
5月初,在中俄兩國元首的見證下簽署了《關于中國北斗和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共用兼容性的聲明》,這份聯合聲明是北斗系統與全球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簽署的首個系統間兼容與互操作政府文件。“這是俄中之間合作的首個珍貴成果,在此框架下成立了其他的工作組也會推出更多令人期待的成果。”季諾維耶夫對記者說。
2014年中美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會談,建立了北斗系統與GPS系統間合作機制。“雙方在兼容和互操作、干擾信號檢測,特別是在民航領域達成共識,建立了民用合作組。”特納在受訪時認為,北斗系統能夠按照設想和計劃順利發展,而北斗與GPS的合作前景將是“不斷有新應用和新方式被開發出來”。
問題二:四大導航系統公布發射計劃
年會期間,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主管部門代表公布了近期發射計劃。
美國國務院空間和高級技術辦公室副主任大衛?特納說,GPS現有星座包括31顆星,預計在2015年再發射兩顆衛星,“還將建設GPSIII,包括4個民用新頻段,2020年實現新一代星座現代化。”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中央機械制造研究院信息分析中心高級工程師亞歷山大?季諾維耶夫說,計劃在2015年到2016年發射9顆格洛納斯-M衛星,未來還將有格洛納斯-K衛星,引入搜索和救援活動的有效載荷。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年內還將發射3至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根據建設計劃,北斗系統將于2020年形成全球運行服務能力。
問題三:最終目標“為用戶帶來利益”
綜觀專家在年會期間對全球導航系統提出的見解,“連通共贏”成為共識。他們認為,人們在使用衛星導航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多個系統的信號可以實現更好的操作性。
來自慕尼黑國防大學的學者君特?海因說,預計2020年時全球將有4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個區域導航系統,“按照現有導航系統的平均發展速度,預計2020年時將有40余顆中圓軌道導航衛星相互冗余”。
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研究員郭樹人在受訪時說,兼容意味著“1+1≮2”,即多一個系統不能引入不可接受的干擾,兼容難度取決于信號頻譜的重疊程度。而互操作可以理解為“1+1>2”,即兩個系統不僅各自能用,共同協作為用戶帶來更多好處。
“大家都認可‘兼容和互操作’這一目標,但要真正實現兼容互操作,需要解決射頻兼容、時間系統、坐標基準、應用產業等方方面面,要真正落地需要開展大量的設計、論證、試驗和協調工作,不同系統實現兼容互操作的難度也有不同。”郭樹人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最新簽署的中俄聯合聲明“只是開始,未來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掃一掃咨詢微信客服